作为“广东文艺名家传承系列工程”之一,6月24日上午,由广东省文联、梅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戏剧》编辑部、《中国演员》编辑部、广东省剧协、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东文艺名家李仙花工作室共同承办的“南国牡丹吐芬芳——李仙花汉剧艺术50年座谈会”在广东省文联举行,来自全国的十几位专家围绕广东汉剧领军人物李仙花成长、成功的规律和经验畅所欲言。
从艺50年,铸就了“李仙花传奇”
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垂林。
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垂林在发言中提出,李仙花的成就不仅在于她艺术上的修为,更在其眼界、意志和品格。在艺术追求上,她放下襁褓中的婴儿北上求学8年,广学名师,博采众长,成名后又广纳贤才、倾囊相授,有“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眼界和胸怀,堪称“南国牡丹吐芬芳”;在艺术创作上,她两次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退休之后仍醉心创作,这次回梅州排练半个多月,首演前后打了10天吊瓶,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狠劲,成就了“梅花清气满乾坤”的境界;在艺术传承上,她在“二度梅”的高光时刻毅然选择回归广东,为汉剧院筹建一流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在省文联岗位服务了15年,堪称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实践者、引领者。
中国剧协顾问、原分党组书记,戏剧评论家季国平
“这次系列活动让我对李仙花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她是一位有思想、有创造力而且很清醒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艺术家。”戏剧评论家季国平认为,一位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有代表作,从《蝴蝶梦》《金莲》到《白门柳》姊妹篇,李仙花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写不同年代的女性形象,有挣扎、有反抗、又有无奈,是悲哀的、悲伤的、甚至悲壮的。“李仙花的魅力在于她不愿意去演比较简单的女性,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的角色才能让她过瘾,而这些角色正是创造人物、创造剧目,发展汉剧艺术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李仙花代表作的成功,说明了她的守正创新、她对汉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得到了戏剧界的高度认可。”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春梅。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春梅指出,李仙花是广东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她注重各艺术门类之间的互融互通,发掘各种表现形式的交叉融合,将广东汉剧的当代精品之作《白柳门》《蝴蝶梦》和《金莲》搬上了电影银幕,填补了广东汉剧电影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空白,以自己卓越的艺术实践为广东汉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昆曲表演艺术大师梁谷音
昆曲表演艺术大师梁谷音回忆了她和李仙花27年间亦师亦友的交往,并对其接下来的新创作表示期待。“她那种台上台下都是‘角儿’的精神让我佩服。我见证了在她的努力下,广东汉剧院盖起大楼、招来人才,发展越来越好。她的三部戏《蝴蝶梦》《白门柳》《金莲》我都参与了指导,我们共同排戏、创作、互勉、互学。《金莲》中的“杀嫂”处理得很新颖,电影拍得也很漂亮,让我也对戏曲应该怎样跟上时代精神有了新的思考。去年仙花提出要以古汉调重新演绎昆曲《牡丹亭》,今年4月花了20多天在上海跟我学习,她对自己艺术高度的执着追求令我折服,预祝她取得新的成功。”
中国戏剧学院原副院长、戏曲教育家、导演赵景勃
戏曲教育家、导演赵景勃则透露其与李仙花有长达34年的师生缘,并在此期间见证了“仙花传奇”——读本科时夺得“一度梅”,读研究生时夺得“二度梅”。“她不躺靠天资,而是一直对自己的天资进行突破和挑战。本科期间,她夯实、扩展功法,研究生期间,她接触文化大家、理论家,提升艺术思维能力和心胸格局。她从民族中选戏,选戏的时候心中装着整个社会,有一种文化思考,排戏的时候心中装着整体的观众,包括当代的审美。她个人的发展给广东汉剧带来了开放,她排戏目的是带接班人、为后人领戏。”
“她是剧种自信做得极好的艺术家”
中国剧协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戏剧评论家崔伟
戏剧评论家崔伟表示,李仙花在当代中国戏曲艺术的整体阵容中成绩显赫,声名远播。“她的艺术有三点非常值得去研究。第一,建立在坚实传统继承上的有力起步,这是她在艺术上较早走出广东、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戏曲中青年优秀名家第一阵营里岭南代表人物的最坚实支撑。第二,艺术品格质朴与鲜活相得益彰的个性凸显,李仙花的艺术有着个人与剧种的契合,有着特别好的时代感和个人发展的自觉性,做到了审美追求的当代感、审美效果的个性化,以及演员艺术实力和魅力的切实显现。我认为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第三,以新剧目、新形象、新情感丰富并确定了自己的审美特征、表演的风格。她有守有破,能够守住剧种精华精髓,又在破中让剧种、剧目和人物形象传神焕彩。她是一位很少有的艺术发展的明白人,她是剧种自信做得极好的艺术家。”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原主席、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认为,本次系列活动展现了两方面的成就,一是李仙花本人的艺术高度,二是广东汉剧和她的学生满台生辉。李仙花把这个时代的汉剧撑了起来,把整个汉剧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走向全国。她的成功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启示、树立了标杆。“从她的代表作可以看到她审美追求、文化储备和格局眼界。她的《金莲》不好演、我敬佩她的这种挑战精神。她志存高远,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和学习,经历丰富而初心不改,不断收徒、培养人才,借用更高的平台不断地推动汉剧发展。正是对自己的不断超越成就了她当今汉剧领军人的地位。我敬佩她的大气和格局。”
她的创作一直走在时代最前沿
“李仙花没有应景之作,她的创作从来没有离开我们这个时代最前沿的东西。”《中国演员》常务副主编,编审、戏剧评论家高扬指出,譬如《蝴蝶梦》可谓开启了一个时代,在人们生活视野比较狭窄的年代,从另外一个视角告诉我们要有绚丽的人生、要有怒放的生命;戏中仙花的唱腔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气质,高音圆润,低音明亮,人物拿捏得非常好。《金莲》继续深入对人性的挖掘,如何从罪恶中审出洁白来,灵魂拷问非常见功力;声腔上也不一样了,变化多彩,开始很艳丽,后来有爆发。《章台青柳》又是在挑战当前最热门、最深刻的一个话题:如何看待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如何能够在世界上发出更强的中国声音,很有探讨性;戏中唱腔又变得比较硬朗,表演方面也更英姿飒爽。
《中国演员》常务副主编,编审、戏剧评论家高扬。
“对汉剧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李仙花的声音清脆、甜美、透亮,很有立体感(整体共鸣)和穿透力,即使不用扩音设备,也能轻松地送到最后一排观众。”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温恒泰回顾了李仙花坚持登门学唱歌的往事。“从《金莲》开始她的唱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此后近十年,更加稳定成熟并逐步迈向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的新阶段。广东汉剧《章台青柳》压轴的中心唱段《来日文坛星灿续写华章》无可挑剔,这部戏的创排也是她艺术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她的水平可以被称作是中国汉剧仙派唱腔始创者。”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温恒泰。
“从李仙花老师成长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一名演员成长、成功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广东省剧协主席,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总结道一是必须要有此生不渝的坚定和执着,付出常人所不能的努力;二是保持本真善良和感恩之心,这是一个艺术家能够行稳致远的基础。三是必须要灵气、慧根,就是悟性,这一点比外在的条件更重要;四是审美和素养,这是引领一个艺术家走到极致的重要因素。五是机遇,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广东省剧协当务之急,除了要培养优秀的演员成为新一代的领军人之外,同样要努力能让前辈艺术家的能量继续得到更好的释放,服务他们做好传承和总结。”
广东省剧协主席,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
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勇总结时指出,李仙花从艺50周年是广东艺术界的盛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她个人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对汉剧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从诸位专家的发言中可以得出,在李仙花过去50年的艺术生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精神值得弘扬和学习:刻苦学艺的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敢于担当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敢于超越的精神、永不停步的精神。”
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勇。
采写:南都记者周佩文实习生马玉尘
图片由广东省戏剧家协会提供leyu官方APP
Copyright © 2022-2034 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APP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